第十一届北京亦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大会
6月13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上海药视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亦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破局新时代,共创生物医药新篇章”为主题,邀请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分享见解经验,全面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共谋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共商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中国食药促进会会长毛振宾院士首先代表本次大会的指导单位对莅临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放眼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高技术产业中最活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着眼我国,虽然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创新研发持续投入、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和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食药促进会专家智库专家魏于全:《前沿生物技术在疫苗研发上的应用》
魏于全院士首先对疫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如昆虫细胞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的演变,展示了疫苗种类的丰富性和科技的进步对于疫苗研发的影响。他深入讨论了构成组学、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生物技术在疫苗开发中的应用,这些技术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病毒结构,从而设计出更为有效的疫苗。此外,他还分享了其团队在治疗性肿瘤疫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包括新型原位治疗性肿瘤疫苗和HPV16 E6/7治疗性肿瘤疫苗,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开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mRNA疫苗的最新进展。魏院士的演讲不仅梳理了疫苗研发的历史和技术发展,还展示了未来疫苗研发的广阔前景,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子新:《合成生物学驱动生物设计与产业创新》
邓子新院士深入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潜力。他表示合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通过将工程学原理与生物学结合,开创了跨学科的新领域。他提出,随着组学大数据、自动化高通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集成,合成生物学正推动大健康产品向智能筛选和创新转型。在分享合成生物学的成功案例时,邓院士提到了化学半合成替代提取、三大糖醇类甜味剂的合成、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蜘蛛丝蛋白“光刻胶”材料,及我国在DNA硫修饰领域的研究,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在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前景。他期待通过生物体的重新布线与编程,实现更经济的药物、食品和健康产品的生产。邓院士的演讲,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合成生物学的认识,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策略。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中国食药促进会专家智库专家王兴利:《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道路》
王兴利总裁首先概述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现状,表示虽然国内医药研发进展迅速,但仍需在新兴靶点上加强探索,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紧接着详细分析了影响创新药研发策略的关键因素,包括科技数据、生物医学创新、市场定价以及政策环境等,并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与开发中的潜力。他表示,在选择创新药产品时,必须深入理解患者需求、治疗领域策略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转化能力在推动药物创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演讲的结尾,他提出药物创新的核心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并呼吁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始终基于风险与受益的评估框架,并在国际舞台上评估产品价值,以推动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进程。他的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对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食药促进会会长毛振宾院士:《监管科学如何跟上生物医药创新步伐》
毛振宾院士表示,新时代党和国家有了新的要求,生物医药产业监管有了新使命。监管科学适应新形势,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监管科学发展新格局。他指出,国际监管机构的先进实践值得借鉴,而我们需要树立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品监管科学新理念。紧接着,他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趋势,如疫苗类药物、蛋白质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纳米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和肽类药物等。最后,他强调,走中国特色监管科学之路,促进政、产、学、研、监、金、服、用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毛院士的见解为大会增添了深刻洞见,也为行业内外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此次大会立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阶段,提供了优质平台和难得机会,汇聚业界精英翘楚于京畿福地,通过大家对新型治疗技术、新药研发等科技前沿和未来趋势的深入探讨与交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