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为食药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最新动态
《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为食药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2025-11-076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 33450—2025)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旨在系统性解决科技成果在向标准转化过程中面临的“转什么”、“怎么转”、“如何落地”等核心难题,为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环节提供了权威指引和操作规范。该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与实用性。标准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分析维度,聚焦技术成熟度、产业需求匹配度及标准化适配性等关键指标,并提供了量化评估模型,有助于科研人员精准判断转化时机与条件,有效避免资源错配。尤为重要的是,标准新增并梳理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清晰路径,为我国优势技术成果融入国际标准体系、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方法论,将有力推动我国从国际标准的“积极参与者”向“主要贡献者”转变。

当前,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的同步趋势日益显著,标准已逐步嵌入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以此项标准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并重点加快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关键前沿领域的标准布局。这对于食品药品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而言,意味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将获得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标准保障。

实践表明,团体标准是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以我会为例,目前已累计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三品一械”)领域制定并发布百余项团体标准。例如:由北京老年医院牵头,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西湖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云南省老年病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佛山市南海区老年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医院、元码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益贞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编制《抗衰老医学门诊设置基本要求》团体标准;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蒙牛乳业、飞鹤乳业、等单位参与编制的乳制品行业首个低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等正在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敏捷响应机制。这些团体标准依托会员单位的先进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覆盖从原料管控、生产规范、过程控制到产品评价的全链条环节,有效提升了行业的科技支撑水平和规范化程度。通过将创新成果固化于标准,会员企业不仅构筑了技术优势,更引领了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运用标准工具加快形成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对于广大食药领域的科研机构与企业而言,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是构建技术优势、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化路径框架:企业可依据标准建立内部评估机制,根据技术特性与市场策略,选择将其转化为更具规范性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通过团体标准这一快速通道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标准强调应善用国家标准验证点等平台进行技术指标验证,并注重标准与专利的协同,通过“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推动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标准验证点体系的持续完善,我国食药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将迎来从“标准跟随”到“规则主导”的历史性机遇。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将积极引导和推动行业相关单位学习、应用此项国家标准,促进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先进标准,为全面提升我国食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