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巍巍生紫气,仙台福地育灵果。近日,中国·西安(周至)第十五届猕猴桃产销推介会暨2025年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大会在周至县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猕链周至·至领鲜机”为主题,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及各地客商等齐聚一堂,通过战略签约、专题论坛、实地考察、产销对接等多元形式,全面呈现周至猕猴桃全产业链的创新实践,共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擘画猕猴桃产业新未来。
闻其伟书记在欢迎辞中,从历史起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讲述了周至人与猕猴桃这个“希望之果”的不解之缘,回顾了周至猕猴桃这份“甜蜜事业”近五十余年先行先试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这是一条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引领”的产业突破之路,离不开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壮大的“九大提升工程”要素汇聚倾斜和广大果农的接续奋斗;是一条从“地域特产”到“国际品牌”的品质升级之路,大力推广的“五大关键技术”,连片打造的示范园区,彰显了周至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是一条从“产业兴旺”到“县域振兴”的发展共赢之路,创新打造的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推动“一颗小果子”延伸出“多元化业态”,成为周至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他表示,这次大会是技术互鉴的平台、兴业富民的载体、开放共赢的纽带,期待与与各方携手在科技创新上共破瓶颈、在精深加工上共拓空间、在品牌塑造上共创新局、在融合发展上共谱新篇,全力打造“可品、可看、可玩、可购”的全链条体验模式,让“一颗猕猴桃,富一方人”的故事续写新篇。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陈存根会长在讲话中回顾了与周至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对家乡近年来在闻其伟书记带领下在富民强县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表示由衷赞叹。他指出,周至猕猴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名片”,成绩令人鼓舞,前景更加可期。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毛振宾会长发表讲话,强调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与深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对于夯实县域经济根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作用。他表示,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始终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监金服用”协同平台,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产区集聚,助力地方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今年以来,促进会与周至县委县政府开展深度交流合作,设立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携手成立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猕猴桃产业发展工委会等,通过技术支持、标准引领、资源整合、品牌推广等,多措并举助力提升周至猕猴桃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大会的重要环节,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与周至县人民政府签订《产业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将围绕猕猴桃全产业链的安全管控、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与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推动周至猕猴桃产业在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上实现新跨越。
中共西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贠笑冬宣布大会开幕,陕西省人大农工委主任刘建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贺军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西安农业投资集团董事长成斌分别致辞。周至县人民政府县长段军利主持开幕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张建萍,西安市政府副市长王征,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裴靖瑜,周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建平,周至县政协主席蒋选亮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起始于1972年,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自主选育出秦美、哑特、翠香、华优等10余个优质品种,拥有猕猴桃加工企业26家、贮藏冷库2680座、电商企业500家,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大中城市,远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26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发展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品种最全、技术最佳、销售最广、加工最强、贮存最优、产业链最完备的猕猴桃大县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猕猴桃之乡”。周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猕猴桃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猕猴桃全产业链“九大提升工程”,实现从猕猴桃产业大县向产业强县的历史性转变。目前,周至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年产鲜果超6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县32万群众嵌入猕猴桃产业链条,带动重点果区人均年收突破2.3万元。周至猕猴桃成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管理示范县,荣获“2025(北京)十大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奖”和“2025中欧地理标志最佳推广合作伙伴奖”两项大奖,以75.31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连续十一年稳居猕猴桃类区域品牌价值榜首。
未来,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标准制定与质量安全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平台作用,深化与周至等特色产业区域的战略合作,共同聚焦种质资源创新、智慧农业应用、精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全球市场布局,加速构建现代化猕猴桃产业体系,为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