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首次构建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近日,中国食药促进会数字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印明柱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同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了科学方案。
据介绍,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和血管的生成息息相关。血管通过运输营养使肿瘤细胞得以增殖及转移,是肿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面揭示肿瘤血管微环境特征、筛选为肿瘤细胞供能的关键内皮细胞,通过干预营养供给,能够为临床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肿瘤要在人体里长大、侵袭,必须构建一个脉管系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印明柱教授介绍,团队利用人类31种恶性肿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剖析了泛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的共性与特性功能分群,阐释了肿瘤诱导血管生成各个阶段主要组成的细胞类型及功能特征。通过构建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可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数据库。
血管细胞、淋巴管细胞以及壁细胞的演进特征和关键调控机制
研究还发现,一类尖端细胞在肿瘤诱导的血管出芽起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此类细胞不仅标志着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还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占比可以指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对于抗血管生成疗法的伴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生成出芽与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机制解析
据悉,印明柱教授团队正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评估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未来有望为临床研究提供可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试剂盒,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中国食药促进会于2023年12月成立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在印明柱主任委员的带领下,推进我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促进数字医疗企业质量水平提升,助力数字医疗行业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声誉,提高产品的合规性。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数字医疗行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从而更好地增进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人物简介—
中国食药促进会数字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印明柱:
受聘重庆大学三峡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医学病理中心、临床研究中心、肿瘤早期诊治中心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线(NUT)癌专科主任
2011-202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抗衰老研究所(NIH/NIA)遗传系博士后;
2012-2018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做博士后、助理教授及副研究员;
2018-2022年任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聘教授、皮肤科副主任;
2020-2023:兼职受聘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助理教授;
2019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2021年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23年入选国家工信部“领军人才”;
2023年,重庆英才A类称号;
2023年,首届重庆市医学领航人才称号。
临床主攻方向:
肿瘤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其中成立了全国首个中线(NUT)癌专科,建立该病诊疗一体化平台。
科研主攻方向:
抗肿瘤临床药物研发及转化研究;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肿瘤表观遗传与免疫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现负责项目:
获国家1.1类新药临床批件5项;牵头制定全国专家共识1项,参与共识制定1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获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奖一等奖1项(1/6),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6/16),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6/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软著20余项,已授权5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CI, J Hepatol, Circulation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等杂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食药促进会(FDSA)副会长、FDSA数字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防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基因诊断专委会中线(NUT)癌基因诊断工作组组长、旅美科技协会总会副会长及重庆市联络人;《Tumor Discovery》杂志创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