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政府相关部门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行业标准化水平,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积极推进行业团体标准制修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多项团体标准已完成立项、评审和发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围绕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检测等关键环节,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医疗机构远程动态机械通气数据集》等80余项团体标准,包括由国家项目转化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药物成分检测的拉曼光谱法系列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另有50余项标准正在制定中,涵盖食品安全、生物制品、药品包装材料、药物检测、新型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团体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填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例如,NUT癌为WHO新分类肿瘤,目前在国内外的认知程度较低。为此,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数智医疗产业分会正式启动《中线(NUT)癌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该标准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牵头提出,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45家国内知名院校附属医院共同起草。另外,乳制品行业首个低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经成功发布。该标准由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碳中和与生态安全专委会牵头,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蒙牛乳业、飞鹤乳业、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单位参与编制。标准规定了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确定了管理体系、绿色能源、低碳产业链以及减排绩效作为主要指标。目前,我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委会、中医药产业发展专委会正在牵头开展系列标准筹备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我会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包括立项评估、公开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环节。同时,广泛吸纳行业兄弟协会、检测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确保标准内容贴近实际需求。
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我会将继续聚焦行业痛点,加快标准研制步伐,同时推动标准宣贯和实施,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未来,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将重点推动团体标准的落地应用,通过培训、认证等方式提升企业执行能力。此外,还将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