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专业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值得学习和分享
最新动态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专业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值得学习和分享
2025-03-059

引言

年度工作报告是汇报过去一年工作成果、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提出新的一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文件。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专业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全面详实?、分析深入透彻?,不仅总结了成绩,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而且结构清晰合理?,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严密,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要点。语言简洁明了增强了报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这是一份标杆式年度总结报告,值得各分支、代表机构学习分享。

各分支(代表)机构根据促进会2024年3月份二届二次理事会部署的工作任务,认真总结自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底的各项工作,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2025年工作计划,实事求是地形成年度工作报告。目前尚未提交年度总结报告的分支(代表)机构,务于3月10日前提交给总会联系对接人。总会依据年度工作报告,对分支(代表)机构进行考核。并决定将于今年4月召开二届三次理事会,总结2024年度工作,对优秀分支机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专业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有删节)


2024 年,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委会 ”)紧密围绕国家《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在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简称“促进会 ”)的悉心指导下,专委会紧密贴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会章程及管理办法,将工作重心焦点集中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上,致力于推动该领域迈向更加繁荣与可持续的未来。一方面,专委会致力于服务创新,另一方面则着重于平台建设,精准定位在创新疫苗及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估与标准设立的关键领域。秉承“ 四服务 ”原则——即服务于国家、社会、行业及会员,专委会充分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多元化策略,积极推动行业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圆满达成了年度既定目标,更为新时期的良好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24 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倾听企业需求,优化会员服务

为更深入了解会员企业的需求,广泛收集对专委会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共谋专委会发展新思路。

一是积极走访了包括广州吉赛、广州华银、广东迈克、北京晶莱、成都康华、深圳晋百慧等多个会员单位,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这些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在走访过程中,耐心倾听企业的心声,深入探讨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共同突破技术难点。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我们不仅增进了与会员单位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更为准确地把握了行业的发展脉搏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二是针对企业的研发需求,结合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强大科研力量,组织技术研究会议, 促进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进程。如副会长单位瀚海新酶作为mRNA 原料及质控试剂盒研发的领先者,迫切建立针对 dsRNA、DNase、RNase 等检测方法的标准,专委会积极响应企业需求,于 2024 年春节前迅速行动,组织药品监管技术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召开“新型疫苗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推进会 ”,并于会后统筹安排了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

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便捷、高效且宣传范围广的特点,精心策划并运营了专委会的官方公众号。通过定期发布会员单位的最新资讯、行业内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信息,以及专委会和促进会的重大工作进展等内容,旨在有效提升专委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汇聚行业精英,共谋发展大计

为更好服务于会员单位,专委会着力加强技术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推动学术与行业交流,有效增强会员单位与专委会的行业影响力。2024年,专委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主办、协办了 7 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论坛(会议)。2024年3月26日,为了进一步配合“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高质量发展大会 ”的盛大召开,专委会积极策划并主办了  “新型疫苗及生物制品分论坛 ”。此次分论坛不仅为会员单位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发成果和技术创新的平台,还促进了会员单位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议题讨论和技术展示,与会者就新型疫苗的研发趋势、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行业标准的前沿动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24 年11月15日,根据促进会的工作部署,紧密贴合专委会的发展蓝图,专委会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简称:深圳高交会)的平台上,主动策划并隆重推出了“第二届新型疫苗及生物制品发展论坛 ”。论坛上,多位来自监管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知名企业的专家进行了主题报告。论坛的胜利召开,一方面促进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新兴技术与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丰富深圳高交会的内涵;另一方面论坛邀请了多位重磅嘉宾并设置了行业重点关注的话题, 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参会,现场互动气氛活跃。专委会主办的该场论坛,在生物医药行业引发热烈反响,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2月3日,由专委会牵头组织的“新型疫苗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推进会 ”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高等教育学府、科学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以及总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技术人员。会上,专家们围绕mRNA 产品标准制定的多个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2024年4月22日-23日,由专委会、生物药资讯平台和北京中科皓博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 第五届生物药工艺开发大会 ”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召开,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院士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以监管科学思维引导生物药创新发展》主题报告。本次大会以《浅谈CMC助力生物药快速研发》《通用型细胞技术的未来发展》《AAV 基因治疗产品开发面临的挑战》等为主题,针对抗体上游、抗体下游、抗体药物质量控制、疫苗药物、核酸药物、 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编辑技术组织了 12 场平行论坛。生物药工艺峰会特邀业内专家,就生物药工艺创新发展、上下游工艺深度探索,分析与质量等进行实操性探究,共计1500人参与本次盛会。

2024年3月30日至31日,由专委会、深圳市生命科学行业协会、恺思学社和元生物主办,湾有引力、欣协生物联合协办的“CGT 首席质量官(第1期) ”在深圳市卫光生命科学园的“湾有引力 ”平台圆满落幕。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医院、高校以及企业园区等36家单位的50余名学员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专题分享、案例互动讨论、实地参观交流以及高端对话等环节, 旨在全方位提升学员的知识水平和实战能力。

2024 年3月1日至2日,由专委会、上海佰傲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IVC2024 第四届核酸疫苗与创新型疫苗研发工艺论坛 ”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立足于“质量 ” 与“ 法规 ”两大主题,汇集了80余位专家学者,1000 位行业同行邀您共襄盛会,2天3个会场着力打造一场mRNA 与创新疫苗饕餮盛宴,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度剖析和深入讨论,为疫苗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共谋生物药质量发展之路。

(三)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

专委会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号召,紧密遵循促进会的整体工作规划,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致力于创建一系列既能贴合市场需求、 又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生物制品研发与质控标准。

本年度完成《基于mRNA-LNP 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 《mRNA 疫苗及药物中 dsRNA 杂质定量检测 ELISA 法》《生物制品中 DNase 残留检测-核酸荧光底物法》《生物制品中 RNase 残留检测-核酸荧光底物法》在内的 4 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并精心组织了标准发布会。这些标准的  制定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还为行业内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

为了广泛传播并推广新标准,专委会精心策划了一场标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通过主题演讲、互动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了标准的编制背景、技术要点及实施意义,并就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 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声誉

为加强专委会的国内外影响力,陆家海主任委员积极参加“2024 中关村论坛-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 ”“2024 世界 青年科学家峰会 ” “2024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 “2024 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2024 第七届亚洲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峰会 ”等国际和国内各类行业论坛、学术会议, 共计二十多场次,不仅有效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让疫苗及生物制品产业各环节的企业深入了解专委会,同时有效提升了专委会在国际疫苗及生物制品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为会员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经费管理,持续平稳发展

2024 年,专委会认真执行促进会制定的《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财务管理办法》。按照促进会的要求,精心编制了年度经费预算,并确保了经费的使用严格遵循预算及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一是根据促进会的相关规定,专委会积极配合完成会费收缴工作,24 家会员单位完成会费缴纳;二是积极配合促进会完成团体标准参编单位缴费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专项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确保费用发挥应有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加强会员发展是当前专委会的重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专委会已在会议活动与团体标准编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员单位的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强化会员价值感知,宣传会员专属权益

通过案例分享、成果展示等方式,让潜在会员看到加入专委会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好处,享受团体标准制定的参与权等,增强会员身份的吸引力和价值感。

(二)优化会员服务体系,满足会员单位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会员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定制。为大型企业会员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等高端服务;为中小企业会员提供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实用性服务。建立会员交流机制,如定期举办会员沙龙、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会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增强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拓展会员招募渠道,加强会费收缴管理

利用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社交媒体、行业网站、展会活动等,提高专委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会员关注。与行业内其他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伙伴的推荐和介绍,吸引更多优质会员加入。

深入了解会员单位在缴纳会费方面的顾虑和想法,积极沟通协商,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同时,加强对会费使用的管理,确保会费能够用于专委会各项活动和会员服务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